孩子写作业磨蹭?这样治,一治一个准!教育孩子总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,一个问题天天唠叨、甚至打骂,结果明天还是老样子!有时候会很崩溃地想:这孩子是不是没救了?!其实,需要救救的不是孩子,是爸爸妈妈们。看看这篇文章,学会一句话解决问题,彻底告别唠唠叨叨的日子!
1、孩子正在写作业时,您在干什么?
错误做法:一边看电视一边监督孩子,嘴里不停叨叨:“写快点。”“别磨蹭。”“不准看电视,好好学习。”结果:孩子不高兴:“凭啥你就能看电视,我就不能看,真不公平。”正确做法:大人也看书,不打扰孩子,营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气氛。结果:孩子心态平和,心思都在学习上。
2、孩子写作业磨蹭、拖拉、不专心,该睡觉了,作业却没写完。您会怎么做?
错误做法:训斥孩子:“你气死我了,怎么又没写完,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,快点写!我看着你。”结果:孩子并不着急,依然慢慢悠悠正确做法:严肃地、平静地对孩子说:“孩子,写作业是你自己的事,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,没写完不准写了,该睡觉了,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。”(适当地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行为带来的一些后果。)结果: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很后悔,心里想:“这下完了,怎么跟老师说呀,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,不然还得挨批。”
3、孩子一直看电视,不睡觉也不写作业,您怎么做
错误做法:怒气冲天地把电视关掉,吼叫着叫孩子去写作业或睡觉。结果:孩子满肚子不高兴地去了,心里恨你,说你是暴君。正确做法:平静对孩子说:“孩子,你该写作业了,如果写不完会挨批。你还想看多久?”孩子:“我再看10分钟行吗?”家长:“行,说话算数,到时间就关电视。”双方各退一步。结果:时间到了,孩子主动关电视,去睡觉或写作业。
4、孩子作业写得潦草,您怎么做?
错误做法:发火:“怎么写得这么乱,你就不能写好点?”甚至气的把孩子的作业撕了。结果:孩子茫然,不知所措。正确做法:严肃地、平静地对孩子说:“孩子,我已经说过了,写不工整要重写,因为不工整,老师看不清楚,你看,这是“规定”,不能破坏,所以你必须重写了。你看,你应该这样写字(讲述写字规范,横平竖直,大小一致。)。孩子,你只要写得比你刚才的字有进步就行(和自己比),有信心吗?结果:孩子懂得“规定”的重要性,心里想:“比刚才的字有进步,容易。”孩子会对自己充满信心。
5、孩子考试不及格,您看到成绩单后怎么做?
错误做法:训斥孩子:“你看你,考这么点分,你也不嫌丢人?你看人家谁谁,人家怎么就能考一百?你笨死了!气死我了。”更有甚者使劲踢孩子几脚。结果:孩子心情坏到了极点,心里想:“我完了,我这么笨,学不好了,再怎么学也学不好。”正确做法:安慰孩子:“孩子,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,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,关键是我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,然后解决它,好不好,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。我相信你,下次一定会有进步。”
6、家长会上,老师告孩子状、您挨老师批评了,回到家中您会怎么做?
错误做法:一回家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,对孩子又打又骂。结果:孩子没任何自信,要么学会暴力,要么胆小,一句话不敢说,学会撒谎,不敢和父母说真话。正确做法:先把孩子的优点讲讲,然后分析不足的原因,鼓励孩子,相信孩子下次一定会有进步。结果:孩子会给你惊喜的哦!
7、孩子见人不打招呼、没礼貌,这时您该怎么做?
错误做法:当众训斥孩子:“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?连问好都不会,我平时是咋教你的,没出息。”结果: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损伤,觉得无地自容,自卑感油然而生。正确做法:给孩子台阶下:“我孩子有点不好意思,慢慢就好了,他平时也挺有礼貌的。”举个有礼貌的例子”结果:孩子知道错了,心想:“这次没做好,下次一定做好,不能让父母失望啊。”
8、孩子问了个问题,您不会,这时您会怎么做?
错误做法:不高兴:“别瞎问了,把学习搞好就行了,每天不知道想点啥。”结果:孩子心里想:“哎,没劲,总说学习学习,烦死了,不问就不问。”从此,遇到难题一概略过,不求甚解。结果:孩子心里很高兴,以后遇到问题一定锲而不舍,非研究明白不可。
9、孩子早上不起床,怎么叫都不起床,这时你会怎么做?
错误做法:发火:“你怎么还不起?要迟到了!”顺手打两巴掌,手忙脚乱地给孩子找衣服穿衣服。结果:下次依旧。正确做法:平静地说:“孩子,我就叫你一次,如果你不起,就会迟到,会挨批,这是你自己的事,你自己处理好。”孩子没及时起床,没吃早饭,还迟到了。结果:下次一叫就起床!
从女排夺冠,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
当您和孩子一起为女排喝彩的时候,女排精神可以让孩子学到什么吗?
1、通过规则来培养习惯
中国女排在郎平教练的制定的'规则'下,通过长期的魔鬼训练,重返荣耀之巅
通过规则建立习惯的想法听上去有些死板、老套。但实际上,在“让孩子有自主权的教育”模型下,“规则”更多地意味着家长和孩子之间达成的“协议”。在家里,规则的存在是为了让家长和孩子有一套清晰的、互相尊重的行事原则。
与传统的教养方式不同,那些有着规律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准则(比如在家庭作业方面)的孩子比同龄人更容易成功。他们每天都花一定量的时间来进行学习——学习才是他们的目的,而不是为了完成作业。这些孩子学会用更有效的方式来工作,因为他们知道每天用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是有限的。
这项研究发现,为繁杂的任务(比如家庭作业和学习)设置时间限制能够帮助孩子产生安全感。
2、给孩子选择的权利,让他们有自主权
当塞尔维亚主力主攻发挥因发挥不稳定被雪藏替补席的时候,相反的,郎平指导对女排姑娘们的信任,使得她们获得了更多的进步机会。
的确,很难让孩子做一些你认为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和尴尬的事情。比如,在一个下雨天你想让孩子穿雨衣避免被淋湿。但是孩子认为雨衣不好看、或者不舒服而不想穿。传统的教养方式下,家长会强制孩子穿上雨衣。
但是,如果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(在上述情况下就是“干干的、但是丑丑的”和“湿湿的、但是美美的”之间的选择)会让孩子学会如何进行适当的选择。
相反,将家长的意志不经内化地强加给孩子实际上是在做无用功。孩子虽然服从了家长,但是他们失去了学习的机会,日后成功的可能性也减少了。
当然,让孩子做选择对于家长来说很难。因为旁人可能会对你的教养方式指指点点。但是,使用这种教养方式的家长通常不怕孩子犯错,因为他们知道犯错是学习的必经途径——这样的家长不会在孩子犯错时马上去纠正他们,也不会放任自流,他们会帮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、让孩子做出适当的判断。实际上,用这种方式教养的家长是在培养孩子的一种学习习惯。
3、鼓励孩子的努力程度,而非成功与否